俾斯麦号战列舰简介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S Bismarck battleship),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
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36年7月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遭到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剑鱼攻击机的空袭,遭鱼雷击伤舵机后被英军以优势兵力击沉。
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过程
一、突破大西洋
俾斯麦号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任务,是于1941年5月18日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Rheinübung),伴随的有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德国另外的主力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参加该行动;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
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军上将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衡;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降低。
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Ultra情报机关解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证实,并且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行踪。
在3日后,俾斯麦号于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Grimstadfjorden)下锚时被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
德军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雷达的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等待德军的突破。双方舰只在短暂交火后,英军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舰的射程范围外,以雷达尾随德军。
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雷达搜索。该决定在之后使英军分不清德军舰只,因为两艘德舰自身的轮廓十分相似,舰身喷涂的伪装也一样。
二、丹麦海战
1941年5月24日凌晨5时,德军舰队准备离开丹麦海峡,“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在左舷处有2艘未判明舰只。德舰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英国拦截舰队包括刚完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由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指挥。
英国编队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士亲王”号殿后。“胡德”号被视为皇家海军的主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但其弱点是甲板装甲相当薄弱。霍兰中将命令己方舰首对准德舰,以图尽快缩短双方距离。
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为英国人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
直到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距离大约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5时55分,德国编队开火还击,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
由于英舰的错误判断,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命中德舰。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由于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
此时“俾斯麦”号发射第三次齐射,命中“胡德”号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产生火灾,并迅速蔓延。霍兰中将此时意识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于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发挥全部火力攻击俾斯麦。
传奇战列舰俾斯麦号是怎样被击沉的
2006-2021 www.whpyq.com 威海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