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i

军不血刃

栏目:bi 查看: 5

军不血刃的意思,下面是军不血刃的详情
  • 军不血刃的拼音:  jūn bù xuè rèn
  • 军不血刃的注音:  ㄐㄩㄣ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 军不血刃的繁体字:  軍不血刃
  • 军不血刃的近义词:  兵不血刃
  • 军不血刃反义词:  血流成河
  • 军不血刃的组合结构:  abcd 主谓式
  • 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释义】

    即“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兵不血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荀况(公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

    【书证】

      01.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with blades innocent of blood

展开全文
上一组:峻宇雕墙
下一组:君子之争
输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