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an 查看: 5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甘于贫困恶劣的环境。
例子: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
正音:“乐”,读作“lè”,不能读作“yuè”。
辨形:“道”,不能写作“到”。
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语出《文子・上仁》。
文子问:“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老子曰:“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之。四海之内,哀乐不能遍;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万物自正而天下赡,仁义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过其位者尊,禄过其德者凶。德贵无高,义取无多。不以德贵,窃位也。不以义取者,盗财也。圣人安贫乐道,不以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
[1]欲:欲望。
[2]妄取:随便拿取。
《文子》又称《通玄真经》,为道家经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与老子间的问答,以阐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无为。文子问:“为什么仁义礼等法则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义者,不可能将其施为广布于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顺应天地间的自然法则,那么不必有什么作为,万事万物便自然合于仁义了。……真正的圣贤之人,应该顺其自然,安于任何处境,即使贫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额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损害了生机,当然也不会任意索求而违逆正道。”其实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无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于现况,即使贫困,也能乐于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谓的“安贫乐道”了。后来“安贫乐道”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
01.《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源)
02.《后汉书・卷二六・韦彪列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03.《乐府诗集・卷四三・相和歌辞一八・楚调曲下》:“安贫乐正道,师彼庄周。”
04.《晋书・卷九一・刘兆列传》:“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
05.《宋史・卷四四四・陈师道列传》:“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语义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
类别用在“恬淡简朴”的表述上。
①他一向安贫乐道,把物质享受看得很淡。
②像陶渊明那样安贫乐道的人,现今社会中已经少见了。
③现代人的物质丰裕,却难以体会安贫乐道的自在闲适。
④李教授安贫乐道,不慕名利,对身外事物一向淡然处之。
⑤他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却能安贫乐道,持志苦读。
⑥老王辞去高薪工作,来到山间居住,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真可说是现代的隐士。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